聚焦中國改革國際論壇:構建新發展格局該從何處發力?
央廣網海口11月14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11月14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銀行、中國日報社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主辦的“高水平開放的中國與世界”——第86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在海南海口開幕,與會專家圍繞“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等主題展開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在開幕式演講中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要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增強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吸引力。要重點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的市場化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為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謝伏瞻說:“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更高水平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事實上今年1-10月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我國的對外貿易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沒有降低,而是進一步有所提高。”
謝伏瞻還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還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利用好大國經濟超大市場規模,釋放巨大而持久的動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對于如何擴大內需,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認為,增加收入是關鍵,他指出,“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
曹遠征說:“中國現在還有2.9億農民工,如果能市民化,他在城市定居會極大地改變他的消費行為。與此同時,由于他在城市定居,他的農村的財產如果能通過包括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形成財產性收入,他的務工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就可以支持在城市的擴大消費。”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中國14億人口的巨大內需潛力,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基礎,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基本導向。
遲福林說:“未來5-10年,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處于關鍵時期并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估計到2025年,中國服務型消費將達到52%左右,中國服務業占比有可能接近60%,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6%左右。”
遲福林還指出,經過初步測算,百萬億元級別的新增內需規模將為未來5-15年中國實現4%-5%的經濟增長打下重要基礎。預計未來5-1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