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全球經貿格局演變和中國機遇挑戰
摘要:《全球經貿格局演變與中國的對外經貿戰略》專題研討會由“RCEP簽署后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及“拜登上臺后全球經貿格局的演變”兩大議題組成。
1月8日,清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民智國際研究院、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榮程新智研究院共同舉辦了《全球經貿格局演變與中國的對外經貿戰略》專題研討會。專家們認為,在逆全球化聲浪不斷增強、貿易保護主義泛濫的當下,中國已成為捍衛多邊主義和開放貿易格局的堅定力量。大家就美國大選落下帷幕后,未來美國的對外經貿政策會做出哪些調整,中國如何在世界經貿格局大變遷的背景下占得先機,世界經濟又如何走出衰退,走向復蘇等問題進行了切磋。
《全球經貿格局演變與中國的對外經貿戰略》專題研討會由“RCEP簽署后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及“拜登上臺后全球經貿格局的演變”兩大議題組成。
面對“RCEP簽署后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這一問題,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RCEP 對中國的戰略意義重大。在當前新冠疫情大流行、多邊體制遇到困境的情況下,安全可靠的區域供應鏈對中國來說尤為重要。中國應抓住時機,在區域一體化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對未來發展應該有信心,因為中國有著諸多獨特的優勢。只要中國抓住了機會也下定了決心,未來中國的發展可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RCEP為中國提供了制度型開放的市場依托、穩固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位置、使中國的產業鏈連接更為緊密、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但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挑戰,如規則的對接和落實、投資領域的負面清單承諾等。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所原所長陳鳳英看來,RCEP構成了中國新發展格局中雙循環中重要一環,能夠平衡中美、中歐、中亞三角關系,通過規則、制度、體系、秩序改革倒逼中國實現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
對外經貿大學經濟系龔炯教授則通過貿易網絡拓撲圖展示了中國貿易在全球貿易結構中呈現的主導性作用。根據其研究,中國目前最大的挑戰在于中國與其他國家在部分議題上的差異,而中國需要在政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尋找中間妥協的區域。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教授李楊則表示,世界經貿格局的演變有著自己的規律,美國的政治更迭不會對其造成過大影響。美國新政府上臺后世界“東升西降”的步伐會減緩,美國的經濟復蘇前景較為樂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創新經濟論壇秘書長袁幽薇認為,疫情加劇了“東升西降”的趨勢。美國新政府上臺后只會進行政策微調,高新技術的競爭博弈更是重中之重,未來需謹慎樂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認為,美國國內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外溢性,會進一步影響到外部局勢。就未來的趨勢判斷而言,他預測中美關系已無法回到過去,未來要防止全球化逆轉。
會上,民智國際研究院與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前期項目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促進雙方資源互補、深化合作,在涉及國際關系、國際貿易、全球化、WTO等領域,尤其是針對中國的FTA戰略,全球經貿規則的演變,“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建設等相關問題的研究上開展聯合調研。同時,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前門基地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