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東北全面振興
中新網遼寧新聞4月9日電 (趙球 張超 閆莉)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4月2日,由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承辦的第十七期“東北振興大講堂”在東北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大講堂由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主持,邀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擔任點評嘉賓。
李凱指出,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后新發展格局在多次重要會議中被提及。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包括三層含義:一是經濟體系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循環,強調擴大國內消費,形成以(國內)消費拉動的增長模式,這是雙循環的核心。二是產業鏈(供應鏈)從上到下游環節的循環,強調產業鏈安全,重點關注關鍵核心技術和重要產業。三是構建新型國際經濟循環模式,從全球循環到區域循環,要求經濟循環在安全可靠區域。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給東北振興帶來那些機遇?東北地區如何抓住這些新機遇加快振興?本期東北振興大講堂邀請權威專家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行解讀,提出在新發展格局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的思路。
遲福林教授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東北全面振興》為題,從中國進入新消費時代的背景出發,深入分析了全面促進消費及擴大內需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突出優勢,提出了雙循環格局下實現東北振興的建議。根據現場速記整理觀點如下:
一、“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消費時代
1.“十四五”時期,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遲福林指出,2010-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5.2萬億元增長到40.8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0-55萬億元。若按1:6的匯率初步估算,約合8-9萬億美元。過去幾年,中美消費市場的規模差距正在縮小,2017年為3400億美元,2019年為2700億美元左右。估計未來幾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
2.我國開始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遲福林指出,2019年,我國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為45.9%,預計2025年將達到52%左右。如果我國的服務型消費能占到一半以上,對擴大內需及全球市場都將是重大利好。未來5-10年,若我國服務型消費占比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左右,到2035年有可能達到60%-65%左右,屆時中國將全面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
3.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貿易國。遲福林認為,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大,提升速度也較快。2019年,中國服務貿易規模為7850億美元。到2025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占外貿總額比重將由2019年的14.64%提升到20%左右。從貿易結構來看,到2025年左右,我國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將由32.4%提升到40%以上;保險、計算機和信息、知識產權等高端生產性服務貿易占比由23.8%提高至30%以上;數字相關服務貿易出口比重將由2019年23.5%提升到30%左右。
4.我國消費導向轉型的新趨勢給全球市場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在服務型消費需求釋放的趨勢下,預計到2025年,我國服務業占比有望從2020年的54.53%提高到60%左右。未來5年,我國服務進口規模累計有望達到2.5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將超過10%;未來15年,我國進口服務將超過10萬億美元。分享我國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將對改善包括中美在內的大國經貿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二、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
遲福林指出,消費結構升級、消費結構變化拉動經濟增長,是廣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基礎上的增長,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十四五”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關鍵是全面促進消費,以消費結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1.消費結構升級開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遲福林指出,未來幾年,消費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2014-2019年,消費連續6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重要推動力。“十四五”時期,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仍然會超過投資,并且會明顯超過投資,成為我中國高質量增長的第一拉動力。發達國家的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般都在70%-80%之間。未來5-10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早增長的貢獻率仍有10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空間。
2.消費結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變革。遲福林認為,消費結構升級首先會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制造服務化或者服務型制造將越來越和消費結構升級相聯系在一起。其次,消費結構升級會助推服務型制造發展。進入服務型消費社會,企業不僅要專注產品生產,更要專注滿足消費者的服務需求,推動企業從生產產品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再次,消費結構升級能夠促進科技變革。14億人的消費大市場為科技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應用空間。未來五年,隨著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大力發展服務型科技,推動科技在消費領域的廣泛應用,將促進服務型消費的增長,促進“中國智造”形成產業鏈。最后,消費結構升級能夠促進綠色產業發展。低碳生產源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綠色產業發展,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將為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打下重要的基礎。
3.消費結構升級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遲福林指出,城市和農村在服務型消費水平的差距為2.56:1還比較大。我國人口城鎮化還是大趨勢,蘊藏著巨大消費升級需求。未來5-10年,要把促進和激活農村消費新業態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推進鄉村社會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在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前提下放大農村經濟的功能,為全面融合的新型城鄉關系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三、以消費為重點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
遲福林認為,在服務型消費的推動下,消費成為經濟增長重要驅動力的階段性特征逐步增強,服務型消費已經成為并逐步強化在經濟增長中新引擎的作用。
1.服務型消費帶動新業態快速發展,從而創造大量新興就業形態。遲福林指出,首先,隨著服務型消費創造新就業的效益不斷增強,為青年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新興產業跟教育結構直接相關,青年人在新興形態就業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其次,服務型消費在國內大循環為新的格局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最后,服務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至少達到25%左右,服務型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2.服務型消費為處理好投資消費關系拓展空間。遲福林認為,投資是關鍵,消費是基礎,但是在不同的條件下,消費常常起到關鍵性作用。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發展條件的不同,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在轉化。尤其進入到一個新發展階段背景下,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升的同時在一定階段又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消費需求隨著生產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而變化,又同時推動了生產方式的變革或生產手段的變化。所以消費是生產的重要手段,又是生產的最終目的。
3.服務型消費催生新業態。遲福林認為,數字經濟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其本質上是消費需求在推動,消費需求是人的發展的需求(追求生活的質量與便利),而人的發展需求和服務業消費需求完全連在一起相結合,所以服務型消費成為消費中的重點。服務型消費將是今后產業變革、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的基礎中的基礎重要推動力。
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東北全面振興的思路
遲福林指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尤其是擴大內需,將全面提升對東北的需求。要服務于東北振興的國家戰略目標,即從維護國家國防、糧食、生態、能源、產業安全的視角,來思考東北振興的新突破,加強政策統籌,實現重點突破。
1.優化調整東北國有經濟布局。遲福林指出,調整東北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目標是加大國有資本在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布局,加大國有資本對戰略性、前瞻性行業的投入,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遲福林認為,優化調整東北國有經濟布局兩個重大任務。一是以提高產業集中度為重點來實現國有經濟產業布局的合理性,如提升以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的工業集中度,推動央企與地方國企的對接合作。例如,加快推進鞍鋼、本鋼的整合重組,鼓勵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推進國有資本有序流動等。二是從區域布局來考慮國有經濟布局,如以制造業為重點加強東北國資國企的分工合作,以統籌國企國資區域布局促進東北城市群建設,發揮國企國資在促進東北亞經濟合作中的特殊作用等。
遲福林建議,應由國家國資委統籌推進東北國有經濟布局工作,進一步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平臺作用。在國有經濟合理布局的優化調整布局的前提下,國有企業改革才能和全局相結合。遲福林認為,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不僅是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的基本前提,而且也是搞活、放開民營經濟的一個基本前提。當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調整合理之后,民營經濟的進入和退出才能找對到方向和目標重點。
2.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遲福林認為,東北經濟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的同質性強互補性弱,產業結構趨同問題逐步明顯。東北三省主導產業很多集中在鋼鐵、能源、化工、重型機械、汽車、造船、飛機、軍工等重工業;在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食品加工業等存較為突出的競爭關系。二是區域協調機制尚未建立。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是由中央直接協調的。東北三省經濟同質性較強,產業一體化的要求更強,目前為止尚未形成機制化的安排。
如何推進東北經濟一體化?遲福林建議,一是以制造業為重點加強東北四省區產業分工合作;二是依托遼寧沿海經濟帶,黑龍江靠近俄羅斯等優勢,合理培育若干個優勢產業集群;三是推進東北地區管理標準與規則的全面統一,例如,對企業準入、人才資格等實現一地認可、四地通行等;四是以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四大城市為主體,加快東北地區城市群發展,調整優先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3.加強東北亞經濟合作。遲福林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以大國關系為重點的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調整,將是未來十年最突出的特征。中國的重要應對措施是堅持以多邊主義為基礎,以區域一體化來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遲福林認為,以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為重點的東北亞經濟圈能夠形成東北擴大開放新動力。所以,推動形成東北亞經濟合作圈,與東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聯系密切。遲福林建議,在數字經濟方面加強中日韓三方的合作,以數字經濟推動制造業發展;依托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理區位條件,以東北經濟一體化為目標加快東北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實現中日韓口岸通關協調合作;探索建立東北亞地方政府間溝通協調機制。
在專家點評環節,常修澤指出,要高度重視消費的戰略性作用,而不是一般的作用。常修澤認為,要區分消費“三率”和消費“三結構”的關系。消費“三率”指消費增長率、消費貢獻率和消費率(政府消費率、公共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消費“三結構”指商品消費與服務型消費的關系、公共消費與私人消費的關系和城市消費與農村消費的關系。
如何推動消費升級?常修澤建議,一是要解決能消費的問題,人們由于收入差距、財富分配等問題,不是沒有消費的欲望和消費的需要,而是沒有那么大的能力。二是要解決敢消費的問題,重點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三是要解決放心消費的問題,保證食品安全等。
據悉,東北振興大講堂以關注東北全面振興、聚焦東北重大問題為宗旨,邀請國內外高層次專家作專題報告,為東北地區的領導干部和群眾提供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創新性的改革思想、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