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今年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建院30周年。30年來,中改院以建言改革為己任,努力建設中國改革智庫。近日,中改院、中國銀行、中國日報社、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共同舉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8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此文為中改院院長遲福林在論壇中的主旨演講。
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復雜變化,面對百年不遇的全球疫情大流行與多種全球性危機疊加的嚴重挑戰,我國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推動高水平開放,既是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推動全球經濟穩定與復蘇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戰略抉擇。
現在和今后我國都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
當前,各方對中國市場潛力有不同的估計。客觀判斷我國市場潛力,既需要看到短期的問題與矛盾,更需要分析中長期的潛力與趨勢。
我國仍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短期面臨較大壓力,但中長期蘊藏著巨大潛力。以消費為例,2021年8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盡管9月增速回升至4.4%,仍明顯低于2019年9月7.8%的增速。不得不說,短期內,消費市場恢復增長面臨著較大挑戰。從中長期看,消費市場蘊藏著的潛力巨大。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68萬億美元,是美國同期的97.6%。若按過去5年平均增速計算,估計到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6.06萬億美元,有可能超過美國的5.9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品零售市場。更重要的是,伴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我國居民服務型消費增長空間巨大。估計到2035年,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有可能從2020年的42.6% 提升到60%左右,由此帶來數萬億美元的消費增量。就是說,看到我國消費市場短期偏弱的同時,更要分析中長期趨勢,尤其要關注消費結構與主體變化催生的新消費需求。
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將形成巨大市場空間。未來5-10年,伴隨著服務型消費的較快增長,我國服務型、創新型、綠色型與開放型經濟形態將逐步形成,由此帶來相當大的市場空間。例如,制造業服務化將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并將形成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估計到2025年,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將由目前的30% 左右提升至40%,新增約21萬億元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空間;5G商業化推動的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并直接帶動10.6萬億元的經濟產出。
我國市場潛力的釋放,是全球市場的重大利好。在與世界經濟進一步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國強大市場需求潛力的釋放,將對全球經濟的穩定與增長作出新的貢獻。以中美經貿合作為例,2020年在多種不利因素的嚴重影響下,美國對中國商品出口仍實現了10%的正增長,而當年美國整體出口下降了13.5% 。中歐市場的互補性很強。14億人服務型消費的較快增長,是中歐合作的重大機遇。2014-2019年,歐盟對中國的服務出口年均增長14.2%,是歐盟服務出口整體增速的2.9倍。從占比看,歐盟對中國服務出口占比僅為2.5%,若歐盟對中國的服務出口占比達到10%,估計將為其帶來不少于1700億美元的新增出口空間。基于中歐共同的市場需求,要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務實推進雙方的經貿合作。
現在和今后我國都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者
實踐充分表明,我國推進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有利于充分釋放市場的潛力與活力,有利于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我國主動申請加入CPTPP,是建設高水平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大舉措,體現我國推動形成更加開放的全球市場的決心和行動。
推動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市場經濟的融合。我國的市場化改革,旨在使國家計劃主導的工業化轉變為市場主導的工業化、使資源配置由行政主導轉變為市場決定。隨著經濟服務化進程的加快,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市場經濟直接融合,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開放,贏得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主動。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我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動力和底氣。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的高水平開放,就是要實現內外市場聯動、要素資源共享,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發展格局。
以制度型開放推動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與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不同,制度型開放意味著對外開放的重點向國內制度層面延伸。制度型開放的重大任務在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公平競爭、反壟斷、市場透明、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強化制度性安排。例如,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準入后國民待遇;加快服務業領域與高水平國際規則對接,盡快打破服務業市場壟斷與行政壟斷;實現經濟政策由產業政策為主向競爭政策為基礎的轉變,強化對經濟政策的公平競爭審查;主動對接全球高水平經貿規則,并在自由貿易港(區)強化敏感領域的壓力測試;強化財產權與知識產權保護,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與創新活力。
推進服務貿易的開放進程。近年來,在產業結構變革加速與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雙重推動下,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同時,伴隨著經濟服務化進程的加快及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對現代生活性、生產性服務貿易的需求明顯增強,服務貿易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其中,數字服務貿易成為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突出亮點。初步估計,到2025年,數字服務貿易占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將達到50%左右。加快數字服務貿易發展需要全面推動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降低各類服務貿易模式下的邊境內壁壘,調整、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現在和今后我國都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近年來,從擴大出口到擴大進口,從商品市場開放擴大到服務業市場開放,從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延伸到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的層次越來越深。我國推動高水平開放,不僅為推進多邊、雙邊的自由貿易進程提供重要動力,還將提升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我國將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新的貢獻。2006年以來,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15年全球排名第一。2020年,在疫情嚴重沖擊下,我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高達30% 。受疫情干擾與世界經濟下行等因素疊加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有下滑態勢。盡管如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仍明顯高于全球經濟增速(5.9%)。按此預測,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將達到25%以上;未來5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器與動力源。
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內需潛力的釋放需要在高水平開放中實現,能源、技術、服務型消費都需要加大進口。同時,我國巨大市場潛力的釋放,將為全球市場增添巨大活力。預計未來5年,我國服務進口增速將高于全球同期平均水平;未來15年,我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面對全球性危機的嚴重沖擊,需要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面對疫病災害、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等共同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必須尋求互利合作的雙贏多贏之道。面對全球新的能源危機、債務危機和供應鏈危機,需要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將發展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例如,加強能源的政策協調與國際合作,攜手推進世界能源轉型與能源技術創新;加強產業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強貨幣政策協調,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機。
我國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方向不會變,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決心不會變。我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有潛力的大市場,我國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對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將對世界經濟增長與穩定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