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群眾關注領域快速增加普惠性服務供給,2025年——更好的公共服務便利可及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印發。作為“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規劃》明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十四五’時期,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推動提升均等化水平,讓各地享有的服務水平差距明顯縮小。要積極推動政府、社會、市場多元參與,圍繞托育、學前教育、縣域普通高中、養老、醫療、住房等六大領域,快速增加人民群眾負擔得起的普惠性服務供給,供需矛盾明顯緩解。”1月1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說。
《規劃》將整個公共服務體系按照基本與非基本進行分類,以政府在服務供給上的不同權責作為邏輯主線,系統謀劃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和文體服務保障九個領域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設計22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7項,預期性指標15項。
根據《規劃》,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目標人群全覆蓋、服務全達標、投入有保障,地區、城鄉、人群間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差距明顯縮小,實現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加大縣中教師補充力度
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務,是《規劃》明確部署的重點任務之一。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在城鎮新增人口、流動人口集中地區和農村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加強城鎮小區配套管理,加快補齊普惠性資源短板,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十三五”時期,全國96.8%的縣(區)實現基本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十四五”時期將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
“推動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實現教育資源按實際服務人口規模配置,指導各地完善義務教育學位配置標準,保障足夠的公辦學校學位供給。”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晁桂明說。
縣域普通高中,整體質量將大力提升。一方面,要強化源頭治理,加強省級招生工作統籌,堅決遏制優質生源過度流失。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另一方面,要強化基礎能力建設。
“教育部將依托相關部屬高校托管100所縣中,組織東部發達地區面向西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對口幫扶。”晁桂明介紹,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將進一步加大縣中教師補充力度,健全縣中教師激勵機制。中高級教師崗位設置適當向縣中傾斜,合理核定縣中績效工資總量,績效工資內部分配向優秀人才傾斜。
大力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每千人口有望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全社會關心的民生問題。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邦華介紹,《規劃》中涉及養老服務的篇幅比“十三五”時期的規劃大幅增加,積極回應了老齡化社會對公共服務的新挑戰和新需求。
《規劃》強調政府要承擔供給的主要責任,加強公辦養老機構建設,落實新建城區、居住(小)區按照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穩步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工程。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普惠性養老服務,《規劃》強調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給,推動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大力發展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服務可持續的農村幸福院等互助養老設施。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養老服務。
李邦華表示,民政部將重點推進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尤其是研究制定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進一步加快兜底性、普惠性養老服務的發展和制度設計,重點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的服務和保障,創新居家社區機構的養老服務模式,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保障兒童幼有所育、病有所醫,關乎兒童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和民族未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司長宋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加強兒童重大疾病防治,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目前,我國兒童健康狀況不斷改善,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至5.4‰和7.5‰,兒童健康核心指標優于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十四五”時期,將補齊兒童健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發展。
醫療保健方面,將進一步增加服務供給,強化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建設,提高基層兒童保健醫師專業服務水平。將繼續推進包括0—6歲兒童健康管理、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服務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
普惠托育方面,各地將大力發展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安全、方便、可及的普惠性托育服務,強化嬰幼兒托育服務規范化管理,加強嬰幼兒早期發展與健康管理人才培養,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托育服務新需求。
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預計可幫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40個重點城市2021年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3.6萬套(間),預計可幫助200多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2019至2021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4萬個、惠及居民2000多萬戶。全面實施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以來,全國790萬戶、2568萬貧困群眾的危房得到改造。
當前,人口凈流入量大、房價高的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住房比較困難,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負責人潘偉介紹,“十四五”時期,將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務等政策支持力度,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分別計劃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47萬、60萬和40萬套(間),均占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45%左右,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1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40個重點城市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占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比例約為26%。
舊房改造也是群眾關心的話題。在城鎮,針對老舊小區居民的住房改善需求,“十四五”時期加快形成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機制,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在農村,將持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做到應保盡保。
提高城鎮居民居住水平,住房公積金制度發揮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實繳人數超過1.5億人,累計支持2200多萬人提取用于租房,發放貸款幫助6000多萬人購房。潘偉介紹,“十四五”時期,將多種手段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讓更多就業群體享受住房公積金服務;優化使用政策,支持繳存人租購并舉,解決基本住房問題。(記者 陸婭楠)